南州十一郎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三百二十四章印月斋,随身带着如意扇,南州十一郎,啃文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忙了一阵,终于轻松点了,接下来继续更新,抱歉了。

。。

琉璃厂,位于京城和平门外,西至宣武区的南北柳巷,东至宣武区的延寿寺街,全长约800米。

辽代之时,这里原是一个小村落,名为“海王村”到了元朝时期,这里开设了官窑,烧制琉璃瓦,是为琉璃厂的初身。明代建设内城时,因为修建宫殿,扩大官窑的规模,琉璃厂就成为了当时朝廷工部的五大工厂之一。到明嘉靖三十二年修建外城后,这里又变为城区,琉璃厂便不宜于在城里烧窑,而迁至现在的门头沟区的琉璃渠村,但“琉璃厂”的名字则保留下来,流传至今。

清初顺治年间,官府在京城实行“满汉分城居住”而琉璃厂恰恰是在外城的西部,当时的汉族官员多数都住在附近,后来全国各地的会馆也都建在附近,官员、赶考的举子也常聚集于此逛书市,使明朝时红火的前门、灯市口和西城的城隍庙书市都逐渐转移到琉璃厂。

各地书商看到商机,纷纷在这里设摊、建室、出售大量藏书。繁华的市井,便利的条件,形成了京都雅游之所,使琉璃厂逐渐发展成京城最大的书市,形成了人文荟萃的文化街区,与文化相关的笔墨纸砚,古玩书画等等,也随之发展起来。

宋文要找人装裱字画,当然就要选择字画书籍比较多的琉璃厂了。

从酒店出来,他招了辆计程车来到琉璃厂。下了车,漫步在翻修一新的老街上,看着街上一间间古香古色的店面,让他感觉置身于古代一般。街上人来人往,各色人种都有。他也就随着人流,信步而走。

闲逛了一阵,他才想起自己来这里的目的,连忙寻找给人装裱字画的店铺。不一会儿,一家名为“印月斋”的店面印入眼帘。

看着店面的名字,他忽然想起以前读过的一首诗:“ 一方宝鉴落山巅,印月韬光照散仙。潜入鱼龙勤苦练,他年遂愿上云天。”

也不知道这店面的名字是不是取自诗中,但感觉蛮有诗意的,就是招牌上的字也写的不错。

看了下。他就走进店中。店中也没伙计,只有一个胡子、头发发白的老人。兴许是因为没有生意,老人靠在一张老爷椅上逍遥的晃着,看到宋文进来,瞄了一眼,估计看宋文也不像是要买字画的货,就自顾自的继续晃着老爷椅,懒得理他。

宋文也不管他,自在店中看着。

店中四壁都挂着字画。那字,有甲骨、金铭,秦时的大、小篆,还有正楷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
都市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明月照笙歌

汪汪汪